1、什么是活性污泥?
活性污泥是具有很強吸附、分解能力的絮凝體?;钚晕勰嗟暮诵脑谟谝粋€“活”字。大家也知道,天然的河流都有自凈功能,這是因為水中生活著一群微生物,微生物吃掉了污染物,所以水體會恢復干凈。所以“活”就體現在微生物這個群體上。
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一部分,除此之外,活性污泥還包括微生物代謝產生的殘留物,吸附在微生物的有機物和無機物。平時看到的曝氣池中的混合液就是活性污泥在水中的形態。
2、菌膠團和絲狀菌的關系是什么?有什么作用?
菌膠團和絲狀菌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菌膠團是具有粘液或者莢膜的絮凝劑細菌抱團形成的,可以吸附廢水中的雜質和游離的微生物,菌膠團使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,并且保護了廢水中的微型動物被吞噬或者中毒。絲狀菌是活性污泥的骨架、在菌膠團的附著之下不斷生長伸長,可以使絮體形成較大顆粒,同時保持活性污泥的松散度。
絲狀菌和菌膠團屬于你強我就弱的關系 。絲狀菌在菌膠團的附著之下可以良好生長,暴露于混合液中時不利于其生長。當處于低氧環境中時,絲狀菌大量繁殖導致污泥膨脹。
3、活性污泥的生長曲線
4、活性污泥性能指標
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標有3個:污泥沉降比SV,污泥濃度MLSS和污泥體積指數SVI。SV很容易測定,但是結果不能完全反應污泥性質和數量。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正常SV值一般在20%~30%之間,而有些工業廢水處理廠的正常SV值在90%以上。因此每個污水廠都應該根據自己的運行經驗確定本廠的最佳SV值。SV用圖解釋如下:
MLSS可以反應污泥數量。曝氣池混合液必須維持相對固定的污泥濃度,才能維持處理效果和處理系統穩定運行。每一種活性污泥工藝都有其最佳的污泥濃度。MLSS用圖解釋如下:
SVI則可以全面的反映污泥凝聚和沉降性能。一般情況下,SVI過低說明污泥顆粒小,缺乏活性;SVI過高說明污泥沉降性能差,即將或已經發生污泥膨脹。
5、微生物的指示作用
出現的原生動物主要是固著型纖毛蟲,比如鐘蟲屬、累枝蟲屬、蓋蟲屬、聚縮蟲屬等,說明污泥凝聚沉降性能較好。而且鏡檢時會發現輪蟲等后生動物;
當出現大量游泳型纖毛蟲類原生動物,比如豆形蟲、腎形蟲、草履蟲時,說明活性污泥的菌膠團尚未形成良好狀態,處于曝氣啟動階段;
當曝氣混合液中出現大量扭頭蟲時,說明曝氣池內已經發生厭氧反應;
當混合液中各種變形蟲和輪蟲出現大量繁殖時,說明曝氣過度,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變差;
當出現大量游仆蟲屬時、鞍甲輪蟲屬、異尾輪蟲屬等原生動物時,表示進水濃度極低;
當盾纖蟲數量急劇減少時,說明混合液有沖擊負荷和有毒物質進入;
當出現鞭毛蟲(一般只有波豆蟲屬和屋滴蟲屬)時,說明活性污泥性能差;
當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都消失時,表示活性污泥狀態極端惡化;
當出現漫游蟲屬、斜管蟲屬、尖毛蟲屬等緩慢游動或者匍匐前進的原生動物時(類似于曝氣啟動階段),表示活性污泥狀況在漸漸好轉。
6、絲狀菌膨脹的原因
因為絲狀菌表面積大,在混合液中爭奪食物時較菌膠團更具有優勢,從而大量繁殖導致膨脹。比如:碳源的爭奪、其他營養物質的爭奪;也因為絲狀菌的表面積大,在水溫合適的條件下,絲狀菌比菌膠團更利于生長從而導致膨脹;絲狀菌適合在低氧條件下生產,所以溶解氧降低時可導致絲狀菌膨脹;在pH較低的情況下,利于真菌類的絲狀菌生存,而不利于菌膠團的生存,所以引起絲狀菌過度繁殖。
7、非絲狀菌膨脹的原因
非絲狀菌膨脹,是菌膠團細菌生理活動異常導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惡化?這類污泥膨脹又可分為兩種:一種是由于進水中溶解性有機物太多,使污泥負荷F/M 太高,而氮?磷等營養物質又太少,或者混合液內溶解氧不足?
另一種非絲狀菌是進水中含有較多的毒性物質,導致活性污泥中毒,細菌不能分泌出足夠量的粘性物質基礎,形不成絮體,從而也無法在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最終導致污泥解體?事實上,90%以上的污泥膨脹是由絲狀菌引起,只有不到10%的是由非絲狀菌引起的?
8、污泥老化的原因
污泥老化現象從表面觀察時,主要體現為:活性污泥色澤深暗,生物絮凝能力變差;好氧池池面出現生物泡沫累積;污泥絮體壓縮性好,但上清液中會殘留難以沉降的細小活性污泥絮體,從而使出水渾濁;有時二沉池會有一層稀薄的浮泥影響出水水質。
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。首先是好氧系統高負荷運行,此時混合液有機物充足,微生物的合成及分解代謝旺盛導致污泥產量過大;新生的污泥絮體沉降性能差,上清液中富含游離的細菌造成出水渾濁。其次是低負荷運行狀態下,微生物的合成代謝占主導地位,氧也主要被用以進行內源呼吸。如此,污泥的老化現象就會發生了。
9、活性污泥上浮原因
過量的表面活性劑和油脂類;pH值過低過高;鹽含量過高或變化過大;水溫過高過低;高致毒底物;過度曝氣;混合液缺氧;反硝化產生氮氣;回流量過大;二沉池積泥過多;絲狀菌過量生長。
10、活性污泥法日常運行關注點
觀察活性污泥的顏色和氣味;觀察曝氣效果;注意曝氣時間;注意曝氣量;關注剩余污泥排放;關注回流污泥量;觀察二沉池污泥狀況。